“您的快遞已存入小區智能柜,請及時取件”這條日常的短信提示,折射出智能快遞柜對現代生活的深度滲透。網購時代,快遞業務呈爆發式增長,智能快遞柜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快遞包裹數量多與配送人力短缺的矛盾,更成為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節點。據統計,截止2024年底,全國智能快遞柜保有量已突破120萬組,覆蓋城市滲透率達85%,日均處理包裹1.2億件。
然而,隨著業務增多,一些問題也隨之產生。除了備受詬病的超時收費爭議,快遞柜門沒關導致小孩磕碰、快遞包裝引發個人信息泄露、掃碼后廣告彈窗密集且關閉按鈕隱蔽甚至暗藏詐騙風險等問題。《中國能源報》報道,輕晃手機、誤觸廣告就觸發跳轉的設計,讓不少用戶倍感困擾。天眼查數據顯示,涉及司法案件的快遞柜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7.55%。智能快遞柜的誕生,加快了物流交付的效率,也提供了便利,是對我們生活品質的一種提升,也是對社會發展的一種推動。但一些亂象的產生,不得不引起重視。如何才能讓快遞柜傳遞出快捷和安全?
企業要不斷優化服務,提升用戶體驗。智能快遞柜的核心價值在于“高效+可靠”,企業需聚焦用戶需求優化服務細節。如,針對取件后的物品破損、漏發等糾紛難以追責的問題,可升級技術手段,在柜內加裝多角度攝像頭;作為快遞柜的企業方應多維度防護,確保包裹與用戶信息無誤;升級門鎖系統防止誤開、漏關,加強信息加密技術,減少個人信息泄露,對柜面廣告實行嚴格審核,屏蔽誘導關注、詐騙鏈接等風險內容。此外,可整合充電、零售、社區團購等功能,用戶取件時可同步完成其他生活需求。
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確保快遞柜的運營合法合規。2024年3月施行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未經同意不得入柜”,違者最高罰3萬元。但多數地區仍以警告為主,仍普遍存在“先投柜后短信”的違規操作,不能起到震懾作用。對此,監管部門需強化執法力度,對屢犯企業依法從嚴處罰。應制定明確的行業規范和標準,規范快遞柜收費行為,才能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如,明確免費時長基準、溢價區間及定價公示要求;建設社區快遞驛站,提供更靈活、人性化的服務,分散快遞柜的使用壓力。
用戶要學會合理利用,文明使用。快遞柜的良性運行,離不開用戶的理性參與。此前《新民晚報》報道,某社區兩個月內接到1800多條快遞柜相關投訴,涉及噪音擾民、選址不當、占用消防通道等問題。這提醒我們,用戶在享受便利時需恪守文明邊界。取件后及時清理包裝、不隨意丟棄含個人信息的單據;規范操作柜體,避免暴力開合導致設備損壞;發現廣告詐騙、信息泄露等風險時,主動通過平臺投訴渠道等反饋,形成“全民監督”的共治氛圍。
快遞的末端配送,連接著千家萬戶,也考驗著行業的智慧與擔當。面對“最后一公里”的挑戰,在安全與快捷之間找到平衡點至關重要。攜手合作,綜合考量,堅守合規底線、回歸服務的本質,才能讓智能快遞柜真正成為連接千家萬戶的“放心柜”,在物流末梢傳遞出便捷與安全并重的民生溫度,為快遞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圖片源自網絡)(果樹)